东盟汉语热”:从“走红”到“走实”
2023
年
05
月
29
日
2023
年
03
月
06
日
东盟国家掀起“汉语热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汉语热”越来越高涨。与中国地缘近、血缘亲、文化渊源深厚的东盟国家更是“一带一路”核心区,也是“汉语热”浪潮影响的重要区域。
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大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度融合,也让沿着丝路足迹在东盟国家掀起的“汉语热潮”持续不减,并从“火起来”逐渐走向“实起来”。
汉语“火起来”
随着中国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汉语作为重要沟通工具之一,也“火了”起来,架起了中国和东盟国家间民心相通、相交的桥梁。
在印尼的旅游胜地——巴厘岛,宾馆、饭店、观光景点等涉及服务行业的旅游点上,中国游客都可以轻松地用汉语和当地人进行简单沟通。旅游业作为不少东盟国家的重要产业,不少从业者的汉语水平已经越来越精进,甚至成为从业的必备技能之一。
7月的老挝琅勃拉邦,依然十分炎热,但湄公河畔的香恩县博喔村小学的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中老铁路就从村子旁通过,琅勃拉邦火车站距离这里12公里,几十名老挝小学生正用稚嫩的童音高声朗读黑板上的字,是老挝语和汉语书写的“我想坐火车去中国”。
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之一,中老铁路在2021年12月3日正式实现通车,随着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交流访问、旅游探亲、留学等活动带动人员流动,老挝人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更是日益高涨。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平台,积极负责承担起中老铁路专业岗老挝籍学员中文强化培训任务。
此外,泰国、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国家已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汉语教学,较好地推动了汉语传播。新加坡的中小学普遍开设华语课,马来西亚拥有完整的华文小学、独立中学和高等教育,形成了系统的华文教育体系......
汉语应用顺应东盟国家需求,在加强合作的大背景下,“热度”持续上升,不断开拓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探索更快速的传播模式,成为新时代东南亚地区跨文化交际的要素之一。
支起一座“汉语桥”
东盟国家民众对汉语的极大兴趣,也让人不禁思考,汉语的“魅力”究竟在何处?而问题的答案或许已逐渐明朗:在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深入的当下,特别是随着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越南河内轻轨等大批接地气、惠民生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东盟国家稳步推进,汉语便成为了许多东盟国家民众争相学习的“香饽饽”。
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中国连续13年维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许多东盟国家人民期待着借助汉语这座“桥”,连接起与中国合作项目的更多可能性,增强自身竞争“软实力”。
2022年11月9日,印尼中资农业企业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简称“聚龙印尼区”)的60名印尼籍员工,在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中文学习。据聚龙印尼区总裁雷文忠介绍,得知公司将组织中文培训的消息后,印尼籍员工踊跃报名。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地区,除了经贸、投资合作的潜力为“汉语热”添了把“火”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为“汉语热”添把柴。
近年来,随着题材越来越丰富的中国优秀电视剧被引入东南亚,东盟国家观众的追剧列表上多了如《延禧攻略》《且试天下》等汉语影视作品。为了看中国电视剧,甚至一些泰国较为知名的演员如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Billkin)以及克里特•安努艾德奇康(PP)也在积极学习中文,并在说台词时,时不时要“飚”几句中文。
“2020年5月~2021年5月,爱奇艺国际版的泰国用户增长了8倍。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成为爱奇艺国际重点市场。”据爱奇艺副总编辑毕羽西介绍,越南K+电视台甚至引进“迷雾剧场”全部剧集,在频道上大力推广《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中国悬疑剧。汉语影视剧“走出去”也逐渐成为汉语在东盟国家“火起来”的推动力之一。
同时,中国和东盟各国有着相似、相通的文化和理念。学习汉语,不仅是东盟国家人民认识世界、密切和中国合作的重要工具,更是深入了解其自身文化的不二法门。
经济发展是基础,政治互信是保障,文化交流是纽带。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沟通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汉语的作用便越发凸显在东盟各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越走越实
汉语“火起来”,一方面,在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乃至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东盟国家离不开汉语语言服务,各个领域都需要有懂汉语的技术人才来支撑。
在过去十多年里,为了让学生能直接跟母语老师学汉语,中国派教师赴泰国任教。泰国教育部部长德丽如说,泰中两国目前已经在各个教育阶段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汉语教学在泰国的推广也有了合作框架。
2022年,中国和越南两国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到,未来5年向越方提供不少于1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以及不少于10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帮助越方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国际中文教师。
然而,另一方面,汉语传播仍面临着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如何更好维系汉语热度,形成规模性、规范性的传播模式,以让汉语的“海外之路”更好地走深走实,也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下一步,结合了解多元的东盟语言文化,如何在比较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前提下,进行汉语推广,进一步为汉语职业技能教育等优化升级提供支撑,实现“汉语+职业技能”的传播体系,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有国别但无国界的藩篱。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或许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整合东盟语言文化资源,让汉语的传播更具实用性,并针对不同东盟国家的语言习惯,能提供“因地制宜”的汉语学习方案,让“汉语热”从“走红”逐渐到“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