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 ——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凝聚发展共识

2022

07

14

2022

06

03

【文/东博社记者 钟霜霞】2022年6月2日,以“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广西北海市举办。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代表围绕如何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助推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寻求合作 推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

        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停歇,但中国与东盟文化领域的对话交流没有中断。东盟各国都有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也有着丰富的文物馆藏。双方都有着实现文物“活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共同愿望。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

        对此,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表示:“我们愿与东盟国家携起手来,在博物馆运营管理、博物馆文物展览、文物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与对话。”

        泰国副总理威萨努•科安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须善用数字技术。泰国欢迎和支持中国推动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改革创新,在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开展泰中两国的全方位合作,使文化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发展中更深沉、更持久、更包容的力量。

泰国副总理威萨努·科安

        “中国和东盟各国,特别是印尼,可以分享通过创意产业助力博物馆发展的经验,推广各自的实践经验。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可以分享经验,鼓励新举措,共同促进可用于创造共同繁荣、和平、宽容和人道的文化价值观。”印度尼西亚人类发展与文化统筹部部长穆哈吉尔•艾芬迪在视频致辞中说道。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部长彭萨格娜表示,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探寻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通过数字科技提高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东盟尤其是柬埔寨,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对话伙伴支持,在博物馆、文创产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分享先进经验与良好实践。

泰国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尼达雅·咔诺蒙坤

        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部长拿督斯里南茜•苏克里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友好关系,马来西亚期待着在适当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包括展览、专家培训或交流项目。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中国—东盟双方加强政策交流和经验共享,完善合作机制,深入研究人与文物、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深化合作与交流,使双方社会人文交流取得更大发展,使双方民众更加相知、相亲、相融。

专家学者共探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新趋势

        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博物馆普遍加强了线上展览的建设,推出了各类“云”服务,数字技术的应用和进步也在倒逼博物馆不断迭代升级、延伸拓展自身的数字服务和产品。

        会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博物馆文物的‘活化’”和“文创产品的传统特色与现代审美”等议题展开了对话。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以“千里江山图”的“活化”利用为例,分享了故宫博物院依托展览研发文创产品、图书、数字化产品,进而将挖掘出的文物文化元素不断衍生、跨界合作,推动数字科技与博物馆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经验。

        泰国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尼达雅•咔诺蒙坤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无疑影响了全球博物馆,但随着各个博物馆相互合作,通过数字科技将自身转化为新常态下的线上学习空间,才有了我们今天屏幕上看到的文物“活化”。尼达雅•咔诺蒙坤相信,在各个博物馆的群策群力下,博物馆能成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全方位推动社会发展,无论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还是新兴的方式,或者是未来的方式,都将是一种进步。

论坛成果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文博产业拥抱前沿科技的速度不断加快,博物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信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地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发展数字化体验产品,借助新技术展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层论坛,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16届。自2006年以来,论坛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提供了重要平台。

Tags: